省文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文艺两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时间:2022-03-10

3月8日,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制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文艺两新”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省文联机关各处(室)、各协会,各市(地)文联认真贯彻执行。《方案》全文如下:

关于进一步推进“文艺两新”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文联“文艺两新”工作座谈会精神,切实加强“文艺两新”团结引领工作,推动黑龙江省“文艺两新”工作开创新局面,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群团工作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两新”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加强对“文艺两新”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通过转观念、变思维、创载体、拓平台,进一步健全组织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充实工作力量,切实做好“文艺两新”团结引领工作,努力为“文艺两新”健康长远发展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凝聚引导“文艺两新”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把握工作重点。紧紧围绕文联“做人的工作”核心职能,加强对“文艺两新”的政治引领和组织吸纳。以服务为先导,着眼于解决“文艺两新”最关心的实际问题,在培训辅导、活动开展、项目申报、评奖表彰、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支持,努力营造有利于“文艺两新”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在服务中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二)建立工作机制。各级文联要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建立健全“文艺两新”工作机构,构建各部门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各负其责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好“文艺两新”团结服务工作。

(三)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探索通过推动行业服务、行业管理、行业自律,逐步推进“文艺两新”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积极探索把“文艺两新”代表人士、崭露头角的网络文艺人才和有影响的民营文化企业、文艺机构、文艺社团组织作为重点,以点带面、深入系统地做好联络服务,通过典型示范带动,逐步扩大有效覆盖。

三、工作举措

(一)大力加强“文艺两新”政治引领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利用现有的工作机制协调推进“文艺两新”党建工作的归口管理和规范化建设。高度重视对“文艺两新”的意识形态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谁牵头、谁负责”原则,加强对各类文艺活动和阵地平台的风险隐患排查,做好意识形态监督管理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二)深入开展“文艺两新”常态化教育培训

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培训。坚持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组织培训活动,引导“文艺两新”深入了解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不断增强他们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重点开展专业培训。结合不同艺术门类、不同层次需求,把创作、演出一线的“文艺两新”作为培训重点。组织各艺术门类有突出成就、专业权威的艺术家作为导师对“文艺两新”进行专业指导。组织推荐省内“文艺两新”参加各级各类培训,逐步提高常态化培训中“文艺两新”的参与度。

(三)广泛开展“文艺两新”职业道德建设

建立完善各级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和行风建设委员会,有针对性、探索性、有成效地开展各类活动,加强行风监督引导,重点关注、及时解决“文艺两新”职业道德建设问题,使崇德尚艺、艺品兼修成为“文艺两新”的价值追求。

切实发挥各级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和行风建设委员会的示范引领、监督管理作用, 密切关注文艺界包括“文艺两新”中出现的文艺思潮、文艺现象、违法失德失范行为,通过发布行风倡议、依法依规依章程严肃处理等方式,引导“文艺两新”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加大对文艺界特别是“文艺两新”先进典型的挖掘、推介和表彰力度,引导“文艺两新”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

(四)积极搭建“文艺两新”服务平台

创建、协调服务平台。发挥各级文联的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完善创作采风基地、艺术培训基地等各级文联自有平台建设,协调各级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向“文艺两新”敞开,为“文艺两新”提供更多服务支持和专业展示空间。

优化网上服务平台。加快推进“网上文联”建设,发挥各级文联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载体的积极作用,开辟“文艺两新”网络专栏,扶持推进“文艺两新”网络文艺精品和优秀人才展示传播。

(五)密切联系“文艺两新”代表人士

加强对“文艺两新”的组织吸纳。积极吸纳“文艺两新”代表人士进入各级文联和文艺家协会的代表大会、委员会、理事会、主席团,增强文联协会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修订完善各级文艺家协会入会细则,在同等入会条件下向“文艺两新”倾斜,积极吸纳“文艺两新”中符合条件的青年文艺工作者加入协会。

密切与“文艺两新”的沟通联系。建立各级文联领导班子成员联系服务“文艺两新”代表人士实施办法,开展经常性调研走访、交流座谈等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加大对“文艺两新”优秀人才发现举荐力度,积极选树典型,激发“文艺两新”中优秀分子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典型、榜样的带动逐步扩大有效覆盖,推动“文艺两新”实现从“要我找组织”到“我要找组织”的转变。

(六)着重加强对“文艺两新”的扶持引导

发挥重大主题创作的示范效应。团结带领“文艺两新”参加重大主题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各类展览展示展演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参与展示机会和专业服务指导。组织引导“文艺两新”走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道路,深化与群众感情,创作推出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文艺精品。

加强对“文艺两新”的创作扶持及宣传推介。加大对“文艺两新”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宣传推介力度,积极为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研修提升、项目申报、教育培训、展演展示、评比奖励等创造条件。关注“文艺两新”中出现的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及时组织开展文艺评论评介,帮助他们坚定文化自信、坚守艺术理想、提高艺术修养。

(七)认真开展“文艺两新”职称评审工作

开展职称评审是做好“文艺两新”工作的重要抓手。根据全国文联系统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推进会会议精神,充分发挥文联组织在联系新文艺群体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作用,认真研究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的科学规律,做好职称评审的必要准备工作。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努力推进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破题,逐步畅通评审渠道,拓展评审范围,为新文艺群体参加职称评审创造条件,促进职称评审与人才培养使用相结合。

(八)充分发挥文艺志愿服务凝聚“文艺两新”的平台渠道作用

完善文艺志愿者招募机制和动员机制,把文艺志愿服务作为团结联系“文艺两新”的重要载体和纽带,为“文艺两新”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提高素质、成长成才提供机会平台,引导他们讲好龙江故事、推出文艺精品。

组织带领“文艺两新”深入到革命老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参与“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到人民中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等主题文艺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身感受党和政府的文艺方向导向,从而坚定他们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九)扎实做好“文艺两新”服务维权

深入开展“文艺两新”调研工作。进一步摸清情况,明确“文艺两新”诉求,提出精准有效的意见和措施,积极帮助“文艺两新”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

关注“文艺两新”权益保护。针对“文艺两新”开展维权服务,建立文艺法律志愿服务机制,协调开展面向“文艺两新”的法律援助工作,常态化开展法律维权宣传教育活动,逐步提高“文艺两新”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十)探索推进“文艺两新”行业管理

按照不同艺术门类、不同文化产业的规律和特点,健全各级文联领导机构成员履职机制,建立各级会员发挥作用考评激励机制,努力实现引领和服务相结合、管理和自律相结合。

着力夯实行业建设制度根基,研究制定文艺从业人员守则、职业道德公约等,用制度规范对“文艺两新”进行可预期、可操作的引导约束,提高“文艺两新”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建设风清气正、健康清朗的文艺生态。

四、工作要求

各级文联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两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充分认识做好“文艺两新”团结引领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完善领导责任体系、工作推进体系、考核评价体系、督导问责体系“四个体系”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文艺两新”工作开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级文联要把“文艺两新”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纳入工作日程,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党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根据本市(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工作落实。

(二)分层分级,协作推进。各级文联要围绕“文艺两新”团结引领工作,建立健全“文艺两新”工作机制,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结合不同艺术门类“文艺两新”的发展现状,统筹协调推进,发挥整体效应。

(三)真抓实干,形成特色。各级文联要把“文艺两新”团结引领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在促进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长效性上下功夫,找准工作的具体切入点和结合点,抓出工作成效,形成品牌特色。

臻艺天地
二维码
黑龙江省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