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联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读书班⑤|省文联各党支部学党史心得体会之五

时间:2021-05-26

5月19日,在省文联第三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上,各党支部书记立足本职岗位,畅谈了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的心得体会,还有部分党员以书面形式提交了体会文章。


有史可稽  未来可期

协会二支部党支部书记   尹树凤


党史,顾名思义,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的简称,百年历史,创造了也正在创造着的百年辉煌历史。我先在网上搜“历史”,定义非常明确,套用一下,我理解,党史即对我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党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艺家和评论家们如何去书写,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学习党史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在从中央到省委的各种文件、各类学习材料里以及云凯书记的党课辅导都有过明晰的阐释,我个人再套用对历史定义的角度来理解,想是否可以说,党史学习教育就是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党史说话,让每一名党员甚至每一名中国人都以史鉴今,修身立党治国。党史是具有延伸的,党史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轨迹。

回顾一百年,中国共产党为谋求中华民族的独立、争取中国人民的解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斗争,团结和领导优秀的中华儿女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革命斗争的最终胜利。在建设时期,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历届党的代表大会上明确各阶段形势,确立指导思想,适时地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国家、民族和人民走向繁荣富强文明向上的新时代。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成绩的考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一百年的历史内容非常丰富,浩如烟海,可以说是穿越了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建设与改革的风雨洗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这其中的经验和智慧无不凝结于党史的纪录中。

作为一名党员和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者,学习党史乃至国史、改革开放史是共产党人坚守初心的必修课,是教育下一代人最好的教科书。共产党人的初心体现着共产党人的信仰,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凝聚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示着共产党人的精神状态和不懈追求。“初心之问”始终在提醒我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那里去”。因此,学习党史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找回初心的历史,就是一部生动的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历史。

在革命战争年代,没有初心的提法,也没有使命的说法,但老一辈的革命家以行动、以信念甚至以生命和鲜血无数次地或惊天地泣鬼神、或默默无闻赴死地为我们后人诠释了什么叫初心,什么叫理想信仰。3月份,我到江西赣州参加中评协理事工作会议,随会到梅岭陈毅纪念馆重温党史,很受触动,把这一段学习经历在这里简单分享。

它讲的是1934年,党史上被称为最艰难的三场战争之一--赣南游击战争。这三场最残烈的战争第一是红军长征,第二是咱们东北抗联,第三就是这场游击战争。在赣粤交界处广阔的丘陵山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方游击队与前来“清剿”的国民党嫡系第四十六师,进行了3年异常艰苦的游击战争。南方山中的深秋寒意袭人。一连20多天,敌人拉网式搜山,游击队丝毫不敢动烟火,也没有粮食吃,只能嚼野果野菜。陈毅腿伤胃病一齐发作,几不能行,生死关头,横刀立马的陈大将军慨然写下“绝命诗”——《梅岭三章》。

今日重读,依然犹能让人感觉到豪气干云、革命理想高于天的英雄气概,感受到陈毅元帅为了理想信念死而后已的革命精神。这种英雄气概,这种革命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南湖的红船上扬帆起航那一刻起、百年来代代相传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的“遗传密码”:断头今日又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真正是临危不惧、视死如归,铮铮铁骨丹心,向死而生。我们“60后”上学的时候都背过梅岭三章,但现在再重温,更有一番敬佩之情无法言表。陈毅也是十大开国元帅中唯一一个没有参加过红军长征的,但他的功勋和气节令人扼腕敬佩。

奇怪的是,陈毅留下“绝笔”的当天,敌人没有进山搜查,晚上也没来,第二天山里也十分平静。原来那一天是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蒋介石被捉,国民党四十六师急急忙忙从游击区周围撤走了。我们参观听讲解员讲解到这儿的时候,人群里发出了不约而同的欢呼声和掌声。

现在,正值新的历史交汇点,中华民族面临着再出发,如何在下个一百年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次大考,为我们每一位中国共产党人敲响了警钟,要学习党史,知道老一辈革命家们为探寻救国的道路,走过了一条怎样艰难曲折的道路。老一辈革命家们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考验,面对鲜血与生命的考验,但从不退缩,继续永往直前。我们要学习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流血中,获取的革命成功的宝贵经验,谱写的一曲曲感人至深的革命壮歌!我们要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努力认真学习从中央到省委,到我们文联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这都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尊循,我个人体会,这也是我们从思想认知层面提升自己作为党员修养的必经之路,是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秀自我的唯一道路。结合实际,无论是协会联合起来的支部党建工作还是协会业务工作,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体现在两个字上:一个是“联”字,一个是“家”字。今后的工作,要在联字上做文章,服务好;在家字上下功夫,团结好,以联为手段,上联下联左联右联内联外联,最终把文联营造成文艺工作者爱好者支持者的温馨团结之家,向上推介人才出精品,向下做好服务会员服务大众的工作,将文艺事业与党建文化融合在一起,踏实认干地践行文联组织“到人民中间去”“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和使命,用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为文联组织、为文艺事业创新发展而尽职尽责。

在学习党史过程中,谈不上更好的学习建议,只是在静下心来的时候有一点体会:即党史学习,最关键要加强“知行合一”的能力。言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认知是一种境界,认知到再不走样,不对付,不遮蔽地去,就需要不断地自我修正、自我对照、自我提升,需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严守党的纪律,执行党的政治规矩,提升工作中做人做事的能力和修养。这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对一个人,性格决定命运,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路决定命运。中国,有深厚古老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底蕴,有无比众多渴望幸福实现人类文明历史进步的人民,我们有信心,在党的领导下走自己的改革发展道路,有信心为人类更好的社会制度探索提供中国方案,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这荡气回肠的话语,就是我们工作的信仰,我们努力的信念,我们正在路上,这是一件非常关键而美好的事情。

就学习方法来说,要在党史中的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处着力手,理顺纵向发展脉络,掌握横向史实,千万不要像云凯书记在第一天讲党课时提到的搞历史虚无主义;还要使知识系统化,不要碎片化的记忆,不要像昨天听辅导讲座时老师讲的那样断章取义。要让学习直击灵魂,树立红线,与头顶的星空与内心的道德相融合,才能在学习中找到努力的方向,在工作中找到日臻前行的动力。

2019年,总书记在给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院成立的贺信中强调过:说历史是面镜子,要鉴古知今,学史明智。我想:历史这面镜子它曾照见过去,正在照明现在,更会照亮未来,任何一种事物都没有它这样强大的能量。中国到了今天,也必须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必须从历史中获得启迪,从历史经验中提炼出与时俱进的法宝。然后立足新起点、新征程,以党史铸魂补钙、涵养精神,更好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每一名党员干部在其过程中生长力量,凝聚力量,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淀力量。奋斗要有源源不断的力量补给,还是在前面说到的“信”字,一个党员干部的跋涉足迹能走多远,在于其理想信念有多强,要坚守精神追求,以理想信念“扎下根”,以理想信念“补足钙”,不断锤炼自身的筋骨,用心感悟党史,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从中汲取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将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臻艺天地
二维码
黑龙江省文联